导读:考试阅卷是教学中的重点,也是让各级学校最“头疼”的环节。试题资源难以管理,组织考试人力成本过高、阅卷周期过长,都让考务老师们苦不堪言。而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,智能化能否在解决考务顽疾上展现新的奇迹?
“送分题”遭调查、阅卷引发猝死,考务之痛谁知道?
据央视网报道,在郑州中等职业学校年度水平测试中,出现了三道“题干部分互相显示正确答案”的送分题。对此,郑州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,出现这样的命题是老师责任心不强、把关不严,将对相关责任人进行调查处理。
对于这样的定论,引发了教育工作者的热议。不少老师在网上表示,作为出卷老师,确实应谨慎仔细。但每出一份试卷,老师都要广泛查阅考题资料。大量相似考题掺杂其中,让考题选择非常困难。责任都推给出卷人不公平;有些老师则直言:“每年学科试题库里的考题都会越积越多,想反复用的好题用一次再找都难,‘撞脸’考题却比比皆是,谁又知道我们出卷老师的辛苦?”
孰是孰非暂且不论,但问题就这样存在。然而,考务之“痛”不止于此。相对于考试本身,周期冗长,时间紧张的阅卷工作更需要老师们的超负荷工作。南方都市报曾报道,广东一位六旬高校教师就在期末阅卷的过程中猝死。在学期期末,各地也常有老师在加班判卷中晕倒的报道出现。“送分题”的出现,反映出院校考试题库的建设与管理急需加强;而老师阅卷中猝死,更说明时间紧、任务重的阅卷压力让他们不堪重负。如果考务工作仍然延续现在的模式,那么我们还会在考务环节中感受到更多的问题、压力,甚至是悲剧。
“智能”时代,考务工作更需要整体解决方案
实际上,对于如何化解考务压力,让工作更轻松更高效,一直是教育行业关注并思考的问题。尤其是当在线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,简化考务流程,增加技术辅助,注重数据分析等理念,已经逐渐渗透到考务工作中。很多院校都在进行智能化考务改革的实践,但局部的智能化并不能彻底解决问题。
江南大学继续教育与网络教育学院副院长孙力就曾表示,现在大数据、人工智能技术在教育领域应用越来越宽泛,考务工作也越来越智能。智能化的引入,为考务管理者提供了多种监管手段,也能在试卷存放、成绩查阅上实现更多的便捷。但考务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,需要更加全面的技术支撑。“就高校而言,当前考务工作还有很大一部分仍在线下进行,任何一个环节的延误,都会给后续工作的进度带来影响;一个细小的失误,就可能造成难以弥补的考试事故。”孙副院长这样说道。
诚如院校领导所言,在完整的考务工作中,包括出卷、考试、监控、评阅、分析、统计等所有环节。像试卷的印刷、分拣、发放、回收,监考及巡考,依然还需要大量人力劳动。而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,考试人数逐年增多,都会影响考务工作的效率。显然,让考务工作真正智能高效,不是在某个环节实现信息化,而是需要整体的解决方案。
根治考务之痛,一些教育企业提供的“药方”见效了
今天,随着“教育信息化”、“产教融合”等教育政策的提出,企业在教育领域的价值逐渐凸显。作为常年为高校提供教育服务的弘成教育,也在对智能考务进行设计与实践。其中的两个案例,值得关注。
2015年,弘成教育为吉林大学继教院接入“易考通”在线测试系统,其中系统的题库资源管理功能,可以实现批量试题的一键式导入,比手工速度提升1600倍,极大提升了试题管理效率;而特有的“智能查重”功能,可以将相似试题查出,让考卷再不会出现前文“送分题”的现象;根据试题自定义功能,老师便可一键组卷,轻松开展线上测试,彻底从繁重的工作中解脱出来。通过该系统,吉大继教院已经安全平稳的为12万学生进行了100余万次考试、90余万次作业,在凸显效率的同时,更让院校最重视的“考试安全稳定”问题放了心。
2年后,弘成教育针对院校主要采取纸质考试的特点,推出了基于互联网和扫描技术的“易阅宝”在线阅卷系统,并成功应用于江南大学网院。在使用中,扫描仪可以每分钟60-100页的速度扫描试卷,客观题自动合分,错误率接近于零;同时主观题呈现在老师电脑上,阅卷同步进行,大幅提升工作效率。“以前我们从试卷回收到成绩导入平台,需要10天的时间,有5天在试卷整理与组织沟通,只有5天给老师进行评阅;现在我们边扫边阅,教师从开始评阅到成绩导入有9天之多。留给老师的时间宽泛了,评阅质量和效率自然也就提高了。”江大继续教育与网络教育学院副院长孙力这样描述。
那么,如果将“在线测试”与“在线阅卷”两大系统整合,能否为院校提供一体化的解决方案呢?近日,来自京、沪、西北及东南地区多所高校的领导齐聚江南大学,与弘成教育技术人员共同展开了智能化考务的研讨。虽然整体智能化考务的解决方案仍在构建,但可以肯定的是,院校已经从技术带来的成果中,找到了考务改革的思路,并愿意同那些“有技术”、“懂教育”的企业展开合作。当然,若要实现考务工作中全部环节的智能化,最大限度的提高考务效率,降低工作强度,无论是院校还是企业,都还有很多事要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