导读:当发展信息化已是各大高校的重大战略,人才缺失却成为制约高校信息化发展的强大阻力。面对IT人才的激烈竞争,在发展空间和薪资水平都处于劣势的高校信息化部门只能坐以待毙?
面对人才竞争,技术人员不足已成高校信息化阻力?
在教育部发布的《2017年教育信息化工作要点》中明确指出,高校要在“高水平在线开放课程”、“继续教育优质资源开放共享”、“电子政务建设”和“信息化教学”等多个方面加强建设,并在信息安全、校园文化等环节发挥重要力量。对此,无论是网络基础设施在各大高校的普及、还是“高校智慧课堂”的实践,都反映出院校对信息化的积极态度。然而,当高校信息化蓄势待发之时,一个严峻的问题——技术人才不足却挡在了高校与信息化发展之间。
近年来,互联网行业的发达造成了IT人才的短缺。而“北上广深”等地区对技术人员的高薪招聘,更对意欲在大城市打拼的年轻技术人员有着巨大的诱惑。2016年,各大高校迎来了一波大学信息化队伍的“离职潮”,导致国内高校信息化部门中的骨干力量大量流失。而在互联网发展更加迅猛的今年,IT人才的相对稀缺会导致竞争更加激烈。
一家教育研究院曾针对216所高校的信息化人才情况进行统计,超过半数院校的信息化团队不足10人,拥有30以上技术人员团队的院校不足10%。超过4成院校领导认为“高校整体IT从业人数不足”已经超越“财政资源不足”和“任务优先级不明确”,成为长期困扰高校信息化发展进程的一大问题。“最怕跟IT公司比薪酬”,高等教育信息化校长高峰论坛上,一位校长道出了高校信息化队伍建设中的痛点。然而,薪酬并不是全部。发展空间是否广阔,员工价值如何体现,都将进一步影响着高校与企业之间的人才争夺。
建立CIO机制,用制度、待遇和市场规律留住人才
那么,高校在与互联网企业的人才竞争完全没有机会吗?与互联网企业工作强度极大,工作前景难以预料相比,有着国家扶持、生源不断且工作稳定的高校并非不能吸引人才。关键在于,院校能否设立相应的领导岗位,对信息化工作进行深入规划,并为优秀的技术人才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和与价值相等的薪资体系。
《教育信息化“十三五”规划》和《2017年教育信息化工作要点》都曾提到,要推动各级各类学校逐步建立由校领导担任首席信息官(CIO)的制度,加强信息化专业队伍建设。对此,天津大学副校长刘东志认为:“CIO制度建设与确立,对整个信息化建设来说,是一个顶层设计的关键环节,应当像总会计师制度一样,职责清晰,制度分明。” 这就需要院校确立信息化的“一把手”责任制,需要既懂教育,懂技术,同时深谙市场规律的主管领导,带领信息化管理团队建立导向正确的评价和激励机制,完善信息化队伍的人员结构和上升空间,以企业化的模式打造高水平的信息化人才团队。
对于高校信息化人员的薪资体系,同样需要院校结合市场规律深入考虑。华南师范大学副校长胡钦太认为,院校应探索年薪制加绩效的薪酬制度,把信息化高端人才纳入学校高水平人才引进计划,允许开发人员承接本校软件开发任务获得报酬,逐步拉近校园与企业间的信息化人才待遇差距,消除信息化人才由企业向校园流动的障碍。只有将技术人才的发展空间和待遇问题提升到院校战略发展的高度,才能让信息化人才队伍逐渐壮大,为高校信息化提供充足的动力。
善用“他山之石”,加强校企合作利用企业人力优势
如果建立制度、紧抓市场规律是高校建设信息化人才队伍的内部改革和长远规划,那么加强校企合作,发挥企业的人力优势,则是一种短期见效,并为信息化发展快速奠定基础的捷径。胡钦太认为,企业在信息化项目实施和软件开发中有丰富的人员、技术和经验积累。学校以项目委托开发或合作研发的方式,吸引企业派遣人员长期驻校进行软件开发和技术服务,既加快学校的信息化项目实施进度,也为企业提供了产品孵化和应用试验的基地,促进校企共赢。
以高校信息化具体工作来看,从院校智能化管理、线上教学考试、教学质量评估,到数字化图书馆、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等,无一不需要专业的技术人员进行开发及维护。而在IT工作分工明细的今天,一个完整的技术团队需要包括产品、需求、UI、UE、前端开发、服务、设计、部署运维等多领域的人才。这对于大部分院校(少数重点理工科院校除外)来说,人员配置远远不够。即使不存在人才竞争,编制和成本问题也会在成为阻碍信息化团队建设的因素。相比之下,IT技术企业拥有较为完整的项目团队,可根据院校的信息化需求,给出个性化的解决方案,并在平台搭建、系统运维、后期维护、人员培训等多方面,为院校提供更专业的服务。
作为西北地区重点综合类高校,兰州大学一直与弘成教育保持信息化合作,并非常重视引入企业技术人才为院校所用。结合院校的实际需求,弘成教育采用了“尖端技术人员进驻高校+专业技术团队远程支持”的模式,用充足的人力资源为兰州大学提供全面技术服务和运维支持。这样的技术人力供给,不仅让企业能全面了解院校信息化环境和发展规划,在技术上实现与院校需求的高度统一,更能够在遇到突发情况时,及时为院校排忧解难,保障各个技术环节的稳定运行。随着教学的深入与智能化的普及,高校信息化所涉及的领域必然会越来越广,善用外部技术人力资源,往往会给院校的信息化建设带来事半功倍的效果。
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,IT行业的人才竞争都会相当激烈。但无论面对怎样的困境,信息化都是高校发展的必然趋势。能否搞好信息化,院校一方面要敢于对传统用人机制进行现代化的重组和再造,另一方面还要打开思路,结合院校自身情况,从多种途径考虑如何合理的利用人才、引入人才。只有真正重视“人”的作用,再结合高校基础设施和教育资源上的优势,才能烹制出高校信息化这桌未来的盛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