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者:来源:弘成教育集团发表日期:2006-04-27 15:41:02
部属高校的生源早已出现地方化趋势。从历年的招生来源计划来看,与其他地区的部属高校相比,北京部属高校在京生源比例非但不是很高,相反却是最低的区域,甚至远远低于全国部属院校本地生源比例的平均水平。(《中国青年报》2006年4月24日)
部属高校,说得直白一点,就是全国纳税人的高校。部属高校的地方生源和外地生源比例如何,只要到高校宿舍走一遭,听听学生的口音,结论就有了。至于说地方高校,生源本地化,更不用说了。读完这篇报道,人们不禁要问:高校,特别是部属高校,生源呈现地方化的趋势,究竟有何利弊?我的回答是:高校生源地方化,没有赢家!
从表面上看,生源地方化,不论是学生还是学校,乃至地方政府,都该是直接的受益者。学生就近读书,经济花费肯定要比出远门节省许多,周末还可以回家和家人团聚,能说不好吗?从学校的角度看,不论是本地生源还是外地生源,对高校而言没有太大区别,但是,别忘了,部属院校是个没有“根”的“游子”,不管在谁的地头上,都得和地方政府搞好关系。适当照顾地方生源,可以在征地、贷款、水电等方面优先获得资助。俗话说,拿人家的手短,吃人家的嘴软,高校招生时照顾地方生源,也是这个道理。作为地方政府,既然花钱了,当然就想有所回报。多录取本地生源,不仅缓解了就业压力,对提高当地居民的文化水平,不无帮助,最终还能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。所以,给部属高校投资,等于给自己投资。
如此到此为止,当然是难得的皆大欢喜了。问题是,生源地方化的弊端也恰恰在这里。姑且不说生源地方化,损害了缺少部属高校省份学子的利益。从长远看,最大的受害者首先是选择在本地读大学的学生。一个在家门口长大的孩子,不论是见识,还是应付困难的能力,通常呈退化趋势。我认识一个女研究生,一直在本市读书,没有独立出过远门,不知道购买车票的程序,让她一个人出门,没有胆子。相反,那些大学时代就在外地闯荡的同龄人,其成熟的程度,远比这个研究生要高许多。
对高校也一样。生源地方化,意味着留校教书的学生同乡、同学多了,对学术的发展,也是不利的,据说,上海的高校普遍比较排外,教师队伍中,江浙一带的人占了相当比例。师源尚且地方化,何况其生源呢。
生源地方化,对地方的发展,也未必是好事。有限几所学校的毕业生,云集在一起,他们所接受的教育相似,思维方式趋同,长此以往,整体竞争力只会下降,而不是相反。
部属高校也好,地方院校也罢,生源地方化,最终损害的还是国家利益,因为这种趋势,没有真正的受益者。作为家长,应当鼓励孩子到外地念书;作为地方政府,也应当支持本地生源到外省锻炼,毕业后欢迎他们回来就业就是了。而高校呢,能不能抗得住地方政府的小恩小惠,一视同仁招收学生,才是杜绝生源地方化的关键所在。
来源:光明网
相关文章
弘成教育版权与免责声明
1、凡本网站注明稿件来源为:弘成教育的所有文字、图片和音视频稿件,版权均属本网站所有,任何媒体、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、链接、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。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、网站,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"稿件来源:弘成教育",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。
2、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/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,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,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。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,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。